王二小老师是辽宁省第三批技工教育援藏教师的优秀代表。王二小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高级讲师,现任大连交通技师学院机电系主任。
在第44和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王二小被评为辽宁省移动机器人赛项技术专家,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人才,辽宁省技工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大连市技工教育先进工作者。满怀期待奔赴雪域高原。
王二小老师积极响应援建西藏技师学院的号召,踊跃报名,成为人社部选派的第三批技工教育援藏教师中的一员。
2023年3月8日,他肩负着组织的信任和辽宁技能援藏的嘱托,离开了家乡大连星夜奔赴青藏高原拉萨,翻开了援藏工作的书卷。
西藏拉萨地处青藏高原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部,平均海拔3700米以上。高寒缺氧,气候干燥,空气中的氧含量只有内地的6成左右。初到拉萨,各种不适接踵而至,如恶心、头疼、呼吸困难、失眠等等,当然最难熬的还是对家中妻儿的思念……
可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并没有让他退却,反而令他不畏险阻,迎难而上,如同一团烈火燃烧自己将雪原照亮。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援藏工作的开展已经历了不少时日,回望来时的路,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王老师自己才能体会。援藏的这段时间里,他不辱使命,坚守初心,始终传承“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信念”的援藏精神,无私地将自身专业技术奉献给学生们,以实际行动履行着我们辽宁技能援藏人的铮铮誓言,以排头兵的姿态认真的去完成每一项工作。
成为班主任学生们亲切地喊他“爸爸”
有一次在走访宿舍和学生谈心的过程中,学生们对着王老师走来的方向喊着“爸爸来了”,当时王老师感到非常不自然,回到办公室后询问了一位藏族老师,她说:“学生们喜欢称最尊敬的人为爸爸”。那一刻,王老师真切地感受到了藏族孩子们的淳朴和热情,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技工教育援藏的初心和无愧于自己来到雪域高原的职责。
入校之后,王老师主动申请担任班主任工作,成为这一批援藏教师中唯一一个班主任。
班主任的工作是繁杂而琐碎的,辛苦更是不言而喻。为了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与进步,王老师想尽各种办法,投入了许多的耐心与爱心。
比如,为了提升学生们的普通话水平,他在班级组织了演讲比赛,号召大家踊跃报名。为了让他的藏族孩子们阳光自信,他还组织班级的文体联欢活动,鼓励每一名同学上台表演,展示自己。为了让学生们自律自强,王老师监督他们每天把寝室整理干净,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王老师优秀的品格浸润在教学和生活的每个细节中,他说:“每个学生都值得被看见,给他们舞台,让每个学生成为发光的个体”,王老师积极鼓励学生争优评先,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勇敢、独立。
因材施教让专业课堂更精彩
本学期王老师承担了3个班的《传感器应用》理论课和4个班《电子技术实训》实训课的教学任务,共计300多学时,平均每周20多节课。
沉重的教学任务不言而喻,但他总是笑着说:“我希望孩子们学有所获,”。在教学过程中,他能感受到藏族同学们普遍动手能力较强,而理论课接受效果一般。
于是,在理论课堂上,王老师不断改变教学方法,通过行动导向、角色互换等方式,提升学生们对理论课的兴趣;在实践课堂,王老师力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以工代学、工学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让孩子们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